污染源是指向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或能量的源头,包括物理因素(如声、光、热、噪声)、化学因素(如有机物、无机物)和生物因素(如霉菌、病菌、寄生虫)。它分为自然污染源(如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沙尘暴)和人为污染源,其中人为污染源主要分为工业污染源(如废气、废水排放)、农业污染源(如农药、化肥使用)和生活污染源(如垃圾、污水)。
主要检测的项目指标包括:
化学需氧量(COD):反映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总含量,数值越高表示污染越严重。
生化需氧量(BOD):衡量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含量,数值越低说明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悬浮物(SS):指水中悬浮固体物质(如泥沙),过高会影响水体透明度和生态平衡。
总磷(TP)和总氮:评估水体富营养化风险,磷元素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氮元素加剧富营养化。
氨氮:主要以游离氨或铵盐形式存在,对水生生物有毒,常源于排泄物。
石油类污染物:影响水体通气性,危害水生生物呼吸。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洗涤剂成分,过量会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生物性指标:如细菌总数(反映细菌污染程度)、大肠菌群(指示粪便污染及潜在病原风险)和病毒(如肝炎、小儿麻痹症病毒)。
此外,排毒系数用于健康风险评估,通过污染物排放量与慢性毒作用阈值的比值量化危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