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的铝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的金属元素(占比约8%),主要以离子态(Al³⁺)、胶体态或化合物形式(如氢氧化铝[Al(OH)₃])存在于天然水体中。
其来源主要包括:
自然溶解:铝具有两性特性,当水体pH值异常时,土壤中的铝会溶解进入水体;
水处理过程:自来水厂使用铝盐混凝剂(如硫酸铝)净化水质,残留约11%的铝;
工业污染:工业废水排放及酸雨加剧铝的溶解态转化。
危害性
过量摄入铝可能引发:
神经系统损伤:脑组织蓄积导致记忆力减退,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
骨骼病变:干扰钙磷代谢,引发骨质疏松或软骨病;
造血与器官毒性:导致贫血、肝肾损伤及细胞突变风险。
检测方法
现代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ICP-MS技术:通过高温等离子体电离铝元素,灵敏度达ppb级,可精准定量痕量铝;
分光光度法:如铬天青S法生成蓝绿色络合物比色测定,但操作复杂且易受干扰;
原子吸收光谱法:适用于常规检测,但需优化抗干扰条件。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规定铝限值为0.2mg/L,需通过上述技术严格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