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水质、水垢是否有害以及海洋质量的问题,以下分别进行详细分析:
一、全国水质是否有害
水质是否有害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及这些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我国有严格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只要水质符合这些标准,通常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溶解性总固体(TDS值)(mg/L)应≤1000,总硬度(以CaCO3计,mg/L)应≤450。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通过观察水是否有水垢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水垢是硬水煮沸后所含矿质附着在容器内逐渐形成的白色块状或粉末状的物质,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碳酸镁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并无直接危害,即使喝到肚子里一般也不会有问题。实际上,水中有水垢存在,说明水质偏“硬”,含有矿物营养;如果没有水垢,一般为水质偏“软”,反而不宜常喝,因为钠离子太高的软水不宜多喝,钠离子跟心脑血管疾病有直接关系。
二、水垢是否有害
水垢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降低热效率:水垢的导热性能很差,仅为钢铁传热系数的1/120~1/40。因此,水垢会影响锅炉等设备的热效率,增加能源消耗。如果锅炉内形成的水垢过厚,还可能导致锅炉爆管等事故。
影响设备寿命:水垢形成后,会附着在设备表面,增加设备的负荷和磨损,降低设备的使用寿命。
检修困难:水垢坚硬结实,检修时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延长检修时间。
然而,对于某些特定情况,如给水中含有较多的有害气体且没有除氧装置的锅炉,结有较薄的水垢(0.5毫米以下)可能对防止受热面腐蚀有一定好处。但从根本上说,为了避免上述危害,仍应加强给水处理、避免受热面结垢。
三、海洋质量
海洋质量通常指海水质量,其评估内容包括色、臭、味、漂浮物质、悬浮物质、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以及多种无机物的含量等。
我国根据海洋功能区的不同,将海水质量分为四类,并制定了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各类海水水质标准均对各项评估内容有明确的限量要求。例如,海水水质标准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其水质要求严格;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则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等,其水质要求相对较低。
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近岸海域仍面临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污染要素包括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等。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陆源污染治理、推进海洋生态保护等。
全国水质和水垢的危害性以及海洋质量均受到广泛关注。通过加强监测、制定严格的标准和采取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水质和海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