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体色度的定义
色度指水体因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呈现的类黄色至黄褐色的颜色深浅程度,分为两种类型:
表色:包含悬浮物在内的水体现有颜色,由溶解性物质和悬浮物共同形成14。
真色:去除悬浮物后仅由溶解性有色物质呈现的颜色1。
清洁水体真色与表色相近,而污染严重的水体(如含工业废水、藻类等)二者差异显著16。
二、色度在水中的危害
1. 健康与安全风险
高色度水体通常与污染相关,可能含有有害有机物、重金属或工业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威胁12。
部分色度来源(如硫化氢氧化析出硫、高铁化合物)可能伴随毒性物质存在13。
2. 感官与心理影响
色度超过15度时,多数人可察觉颜色,引发饮用者的不愉快感,降低对水质的信任度67。
颜色异常(如黑色、淡蓝或黄褐色)可能掩盖水体真实污染状况,干扰直观判断12。
3. 工业与生活应用限制
生活用水:国标规定饮用水色度需≤15度,超标可能导致无法饮用26。
工业用水:色度影响产品质量,如造纸、纺织行业要求色度≤10°~30°,染色行业需≤5°78。
高色度会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水处理成本(需额外混凝、吸附或氧化工艺)27。
三、色度来源示例
类别 典型来源
天然来源 腐殖质(黄色)、藻类(绿/褐色)、铁锰化合物(黄/绿蓝色)12
人为污染 工业废水(特定颜色)、农业排放、管道老化溶出物36
注:检测色度常用铂钴比色法或分光光度法,需结合感官观察(如白纸背景对比)初步判断异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