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铬酸钾法与高锰酸钾法的主要差异体现在氧化能力、应用范围、反应条件及干扰因素等方面,具体如下:
氧化能力与氧化率
重铬酸钾法氧化能力较强,氧化率可达80%以上;而高锰酸钾法氧化能力较弱,氧化率通常低于50%。这主要因两者反应条件不同:重铬酸钾需在146℃高温下加热2小时,而高锰酸钾在100℃沸水浴中仅加热30分钟,前者反应更充分。
应用范围
重铬酸钾法:适用于复杂水质(如工业废水),尤其含芳香族化合物、杂环等难降解有机物。
高锰酸钾法:主要用于较清洁水样(如地表水、饮用水),对高浓度有机物或Cl⁻干扰敏感。
COD测定中,废水排放标准以重铬酸钾法(CODCr)为准,地表水评价则多用高锰酸钾法(CODMn)。
试剂特性与配制
重铬酸钾易提纯,可直接配制标准溶液,且溶液稳定性高,可长期保存。
高锰酸钾需间接配制标准溶液,且易发生分解,需定期标定。
干扰因素与反应条件
在酸性介质中,重铬酸钾对Cl⁻的容忍度较高(浓度≤3.5mol/L时无明显干扰),而高锰酸钾易被Cl⁻还原,导致滴定终点误差。
高锰酸钾在盐酸中可能分解,且与Cl⁻发生副反应,故不宜用于含盐酸体系的亚铁离子滴定。
指示剂与终点判断
重铬酸钾法需外加指示剂(如二苯胺磺酸钠),终点颜色变化明显。
高锰酸钾法利用其自身紫红色褪去作为终点指示,但Cl⁻干扰可能掩盖颜色变化。
经济性与操作便捷性
重铬酸钾法需高温消解且试剂成本较高,但数据更准确;高锰酸钾法操作更简便,适合快速检测低污染水样。
总结而言,两种方法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水质复杂度、氧化需求及干扰物质等因素。重铬酸钾法更适用于高污染水体的精确分析,而高锰酸钾法则偏向于清洁水样的快速筛查。